“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即三个教学原则、四种实验教学模式、五种素质和能力培养及六种考核评价方式。
三个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注重体现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等探索性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差异性原则。一是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起点获得最优发展;二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发展自己潜力的机会。如在“苯胺、苯甲酸、甲苯、苯酚四组分物质的分离”综合实验中,首先由学生根据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提出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加以分离,方案是比较多的,不同的学生,差异是比较大的,但最佳方案只有一种,实验结束后,通过讨论,大家得到了共识,在此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3)开放性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和感悟,同时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入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四种实验教学模式
(1)讲、演结合的演示实验教学,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预习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有侧重的讲解和演示。
(2)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先讲解实验内容、注意事项,老师再组织学生讨论,求得共识,学生再做实验。
(3)要求结果准确的验证性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按照设计步骤准确完成实验操作,以求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
(4)不求一致的综合与设计探索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先提出问题或假设,然后指导他们通过化学实验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许多实验课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走不同的途径,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种素质和能力培养
(1)化工基础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2)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3)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4)创新意识的培养;(5)科研素质的培养。
六种考核评价方式
(1)实验预习、出勤考核;(2)实验完成质量考核;(3)实验报告质量考核;(4)实验理论考试;(5)实验操作考核;(6)其它(实验竞赛的参与及成绩等)。
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公正、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实验课考试主要以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来体现。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五个方面。各实验课可根据其特点,规定各部分考试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平时实验成绩一般占到40%-50%。
通过设立学生科研“创新基金”以鼓励本科生尽早介入科研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科学研究和课外学术活动的开展。创新基金资助课题分为两种类型:(1)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包括学术性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发明实验和制作以及参加省级以上科学竞赛前期实践活动等;(2)学生参与本院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课题。创新基金每年设立10-20项,每项资助1000元,经费由中心实验费支付。